2016年尾声将至,回顾过往,家居建材行业“悲喜交加”,有上市之喜、转型之喜、扩张之喜,也有退市之哀、停产之哀、倒闭之哀。来自外部的压力,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问题,将行业短板显露无疑。但总的来说,这是挑战也是机遇,洗牌之下部分公司淘汰出局,也将督促家居建材行业更健康合理的发展。
消费者的需求是公司产物和服务的终极标准
产物质量是任何一个家居公司都绕不过的问题。除了质监部门、工商部门以及各地消协的定期监督,产物召回也成为监督产物质量的新形式。知名品牌上“黑榜”并不罕见,公众更为关心的是出现问题产物后如何应对。宜家召回事件则被视作“消费者权益的胜利”。今年7月,宜家在北美市场宣布召回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,但是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同款商品并无表示。并称相关产物在中国市场并没有收到过造成伤害事故的案例,且产物符合中国国家标准。在多地消协部门的约谈、发声之下,宜家最终宣布在国内同步召回相关产物。宜家主动召回事件颇具意义,即产物虽然符合相关标准,但由于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,也应主动召回。此事件更诠释了消费者是市场制衡的重要力量,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公司产物和服务的终极标准。
绿色生产将成北京家居建材公司“标配”
在今年,众多曾经落户北京的家居建材生产公司选择另辟疆土。在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”大环境中,家居建材行业因较为低端、污染程度高,成为疏解对象。公司或直接投资兴建产业园区,或将生产线搬离北京,离开北京成为众多人的选择。虽然生产线迁出北京,但是公司都选择将设计、销售业务保留在北京。可以预想,未来北京家居行业将更为集约、高端,高科技、精细管理、绿色生产将成为北京家居建材公司的“标配”。变数中也给行业带来机会和考验,北京家居生产行业的新版图正在形成。
面对设计抄袭,家居公司不再沉默
家居建材行业的抄袭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每年的家居展会也成为设计维权的舞台。但是欣慰的是,今年的设计抄袭事件并非以往的扯皮,都“有所善终”。展会举办方的支持、行业同仁的声援、以法律武器保护设计产权……依靠多方力量支持和适合的方式,让家居公司也不再沉默,在鼓励创新应杜绝抄袭的宗旨下,纷纷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走上保护原创设计的维权之路。
品质和口碑才是公司需要发力的重点
行业发展犹如过山车,有下坡时的高速,也有激情后的落寞。2014年互联网家装开始火热,2015年被称为“互联网家装元年”,而在2016年,互联网家装和其他行业一样,遭遇资本的寒冬。多家互联网公司的退出,让行业重新思考这种商业模式的利与弊。公司倒闭原因多样:资金链断裂、产物或运营模式没有竞争力、产物同质化严重、获取用户成本太高等,但归根结底,互联网对于家装的渗透依然处于初级阶段,部分互联网家装只是披上了网络的外衣,并没有解决传统装修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弊端。当行业冷静下来,公司开始明白品质和口碑才是公司需要发力的重点。
阳光之下,必有阴影。家居建材公司要学会在“黑暗”中寻找光明,任何行业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,行业短板对公司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,家居建材公司摆正心态,方能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。